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新闻中心
 
· 上海自贸区将推金融“新51条”,金改力度超前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课题研究与实践 | 
2015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下)
 
三、2015年上海经济态势判断和相关建议

    与全国一样,2015年上海经济仍然存在着下行压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有利的增长因素:一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将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二是营改增全覆盖将进一步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三是利率下调和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将有利于活跃股市和稳定房市。因此,我们预测,经过努力,上海经济仍有可能达到7%左右的增速。

  2015年既是上海十二五发展的收官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鉴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较为严峻,我们认为,2015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方针是:加强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为动力,抓改革、促创新、优环境、控风险,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抓改革。就是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与部署,以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抓手,深化推进上海各项改革事项,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挖掘和释放新一轮改革开放红利,力争形成一批新的成功案例,为全国改革做榜样。

  二是促创新。就是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促进科技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是优环境。就是按照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上海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一方面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作为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加强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治理;另一方面要大力改善上海商务环境,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营造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营商环境。

四是控风险。就是要加强底线思维,要抓紧构建、完善和夯实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社会保底的能力。

根据上述思路,2015年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抢抓先发优势,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的复制推广辐射。加快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在全市复制推广辐射。抓紧把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举措率先扩大到浦东新区,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的创新举措在全市复制推广,结合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分类别、分阶段、分形式地有序推进,鼓励区县加强与自贸试验区的功能联动、业务联动和管理联动。加大自贸试验区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梳理服务于国家整体开放战略与经济结构转型调整需要的改革创新举措,尽快在长三角区域(如上海周边的嘉善县)以及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加快自贸区开发主体走出去。在自贸区向长三角地区和全国辐射过程中,要加快自贸区建设的主体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向国内其他地区拓展的步伐,把自贸区辐射与企业走出去结合起来。

  2.加快启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在科技金融体系、政府创新管理、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充分激发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工程。聚焦网络空间安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选择全球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好、本市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领域,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创新工程建设。加快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集聚区。可聚焦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嘉定(科技城)自主创新先行区、外高桥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紫竹、杨浦等区域,以高校、重大科学设施、产业园区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应用功能,着力打通产学研瓶颈。

  3.加快培育和发展四新经济,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制定四新经济标准。转变政府对四新经济的引导方式,以标准引导替代产业引导,对于符合标准的四新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增值服务,同时通过调整四新经济标准,引导企业提升价值链。加快制定推动四新经济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针对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制定扶持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创新新兴产业扶持方式,构建服务四新企业的绿色通道,协调解决四新经济发展中碰到的障碍和问题。

  4.深化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探索推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PPP模式。在路桥、环境、水务等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政府投资要给予优先支持,并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通过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扶持。完善公共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确定项目合理盈利水平,增强吸引社会资本的能力,并根据成本变化和社会承受能力等适时调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基础设施项目安排,优化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浦东和虹桥机场改扩建,推进沪通、沪乍铁路建设。完善供水和防汛设施,推进旧区改造和市政管网升级,统一规划部署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升郊区乡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大力挖掘培育新兴消费点,不断提升消费能级。要发展新兴消费、挖掘消费市场新增长点。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消费,鼓励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休闲娱乐、健康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挖掘消费市场新增长点,大力开发郊区、农村消费市场;服务社区居民,深化发展社区商业;瞄准未来老龄化社会趋势,针对老年人消费的特征和习惯,鼓励老年消费,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传统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理念,促进传统商业企业运用新技术、新模式,鼓励商业企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推动传统商圈智慧商圈转型。创新商业模式,防止高端消费外流。结合自贸区建设契机,在总结借鉴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等经验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吸引国际高端品牌和特色商品进驻上海,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6.充分挖掘全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主动融入国家两带一路战略。上海拥有6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并与150多个国家有口岸关系,要主动融入国家两带一路战略,重点以金融资本和金融服务挑动两带一路沿线开发;利用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突出转口贸易服务优势,打造两带一路的转口中心;积极参与一路一带国家的矿产能源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好扩大进口的文章。要充分利用中澳和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挥上海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独特优势,大力扩大进口,稳步推进离岸贸易和三角贸易,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点;进一步鼓励上海企业走出去。推动上海市国企、民企加速境外投资布局;充分发挥上海走出去企业战略合作联盟作用,推动企业间共享资源、抱团出海,大力培育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的上海本土跨国公司。同时,加大对华谊集团、上海建工集团、外高桥集团等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支持扶持力度。

  7.深化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有序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落实国资国企改革《若干意见》和《工作方案》,着力推进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扩大垄断领域的改革,放低民资进入的门槛。努力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加大银行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推动商业银行增强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灵活性;加强政府政策针对性,出台贷款补贴、贷款贴息和融资便利等方面的政策,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8.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充分挖掘资源效益。大力推进低效产业园区存量土地二次开发。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实施腾笼换鸟二次开发。属于依法可以认定的闲置土地,要依法征收闲置资源费用直至收回土地;达不到法定标准但是资源确实存在闲置现象的,能够收购、置换的闲置资源要引进优质项目进行资源收购。加快淘汰产业园区的落后产能。对于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土地产出效率低下的低效企业,参照闲置资源管理,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关停并转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9.进一步深化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就业保障机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提升就业指导、就业服务水平,落实就业政策,引导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同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落实税费减免、创业小额贷款、大学生创业零首付、创业孵化和跟踪服务等举措,探索设立创业保险制度,健全鼓励创业和扶持小微企业、非正规就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


上一篇:2014上海企业家成长调查分析报告(下)
下一篇:2015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上)
打印本页  返回
 
上海网站制作
建筑时报
房地产时报
新闻晨报
新民晚报
解放日报
好饰家网
家天下
沪ICP备12008989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沪ICP备12008989号
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4 - 2020 Shec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